没有暴雷的房企,彼此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了!

  

没有暴雷的房企,彼此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了!

    过去一年,是地产大变局一年。百强甚至top房企接二连三陷入危机,令人大跌眼镜。

  这段时间,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房企暴雷的消息上,以至于忽略了,行业内还有许多房企仍在默默前行。这些房企为了应对寒冬,有的未雨绸缪,有的当机立断,全力加速卖房回款的同时,也苦炼内功降本提效。他们过冬有哪些御寒动作?今天一起把关注点放回到那些还在正常经营的房企身上。

  降成本

  节衣缩食,过起苦日子

 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,房企普遍出现现金流紧张问题。购房市场降温,销售不给力,融资渠道又受限,“开源”受到了极大挑战,无奈之下,房企不得不过起了苦日子,多方筹措削减开支。

  1、架构简化一岗多能,从组织上降本

  第一,组织瘦身,砍掉臃肿部位。

  随着投资战略收缩,许多房企都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,在区域层面,呈现出3个趋势:①砍掉业绩差、效能低的区域,降低试错成本; 

  ②进一步加大优势区域的深耕程度,做强大区;

  ③减少职能重叠,实现人才精干,管理提效。

  碧桂园在2021年最后一天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大调整。原来106多个区域公司合并为65个。其中,涉及主要到强区对周边较弱区域的合并,以及分散区域合并。而诸如广东、江苏、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公司则不作调整。

  上一轮的组织架构大调整,是在2020年10月,由原来70多个区域公司裂变成100个左右区域公司。彼此的区域拆分,是为了促进区域深耕,刺激业绩增长。

  碧桂园在应对外部变化时,历来反应动作迅速。此次的调整,是以“推进区域合理布局、确保区域规模适度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”为目标,通过区域的整合,提高区域集中度和资源使用效能,降低运营成本,努力实现“市场、人员、资源”的整合协同。

  华润置地2021年就针对组织架构进行一系列变革。

  调整后,总部形成16大部门+8大子公司,区域层面,华南大区拆分为深圳大区和华南大区。大区13个部门精简为9个,城市公司层面增设采购委员会、成本委员会、EHS管理委员会,对重要事项进行集体决策。

  第二,人员精简,推行一岗多能。

  优化裁员,是地产人今年最关注的事。不仅暴雷房企在减员,许多正常经营的房企也在缩编减员。究其原因,地产微利时代,抖客网,房企不再养闲人了,内部加速优胜劣汰,打造精干团队是必然趋势。

  人均产值超一亿的滨江地产,这两年成了行业对标学习的对象。房企纷纷人效提升的议题提上重要日程,实行一岗多能、一人多岗。

  以某top50房企房企为例,今年在建面积增加了200多万方,公司人数却减少了近100人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因为实现了一岗多能。以项目管理人员为例,原来一位项目总只管一个项目,推行大项目总制度后,一位项目总同时管两个甚至更多的项目。

  2、减少不必要开支,降低管理成本

  前不久,《关于万科集团总部“节衣缩食”和打造“战时氛围”的倡议》在各大微信群传开。

  这封倡议书,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
  ①减少外包,提倡亲力亲为,不养“二传手”型员工;

  ②严控差旅、接待、培训等行政类支出,杜绝铺张;

  ③提高内部资源的复用率,杜绝重复工作、重复支出;

  ④强调岗位间补位意识,提高组织协同性;

  ⑤减少文书性的重复工作,控制会议时长,效率为先。

  这份倡议书,从行政的角度,提出了许多降本主张,包括减少浪费,加速流程效率等等。万科的过冬措施,成了当前房企的一面写照。以往花钱大手大脚的房企,在地产微利时代,也不得不从小处省钱了。虽然由奢入俭难,但这种改变,长远来看无疑是有利无弊的。

  3、经营管理上更为谨慎,严控试错成本

  地产进入低容错时代,以前做错项目、用错人,只是损失一点利润或者丢失一点市场份额,现在一个小纰漏都可能将公司拖进泥潭。房企不得不谨言慎行,降低犯错的概率。

  比如拿地,行情变化之后,许多房企才意识到,以前许多地拿贵了、拿错了、拿多了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许多房企全面收缩拿地战略,有的甚至直接停止拿地,而仍在留在牌桌上的房企则纷纷在内部重塑拿地纪律,严控拿地指标,或者将区域的拿地权限重新收归总部。

  另一方面,在用人上房企更为谨慎。一位房企老总就表示,公司急剧扩张阶段,缺人都是直接从其他房企挖。不过,外聘人才在忠诚度及对公司文化的理解上都不及内生型人才,招进来也需要一段时间磨合适应。现在地产的容错率低,用人方面房企更倾向于“用熟不用生”。一旦有空缺岗位,会优先提拔内部优秀人员,而不是从外部招聘。

没有暴雷的房企,彼此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了!

    提效率

  从人到工具,管理全面提效

  向管理要效益,提效内部管理及决策效率也是房企在当前的重中之重。

  回到前文所说的组织精简,人员提效,许多人第一反应,不就是裁员嘛?事实上,与一些房企简单粗暴的裁员相比,一些房企的人员精简是“蓄谋已久”的计划。在此之前,通过优胜劣汰、员工培养、以及技术赋能等措施,为管理提效做好铺垫。

  1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提升员工作战能力

  一个优秀员工的工作效率及所创作的价值,可能达到普通员工的2~3倍,甚至更高。因此,优秀的人才,是房企提升管理效率的核心所在。

  人效的提升,关键在于个人能力提升。举例来说,一个项目经理原本只能管一个项目,如果水平提高了,能够同时管两个项目,项目所需要配置的人员就减少了,人效也就上来了。

  为了加速员工成长,房企重点做了两件事:

  第一,加大培训。

  培训是低成本高效率的人才培养方式。为了实现员工能力提升,房企比以前更重视培训体系的搭建。

  以招商蛇口(001979)为例,其搭建的培训体系,覆盖了员工从基层到高层的全成长过程。培训体系又分为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。其中,专业培训分为本专业培训和相关专业培训。比如项目经理,可能他原来的专业背景是土木工程,通过培训掌握了成本、设计、营销等专业知识,能看得懂图纸,也能弄清楚客户想要什么。

  另一位房企老总也表示,这两年公司对培训更为重视,全面升级了培训体系,要求核心干部全部上讲堂,所有高管都必须研发一门课程对员工进行授课。

  第二,加大轮岗。

  这两年,许多房企重新定义了总部和一线的关系,要求总部要做教练员,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,一线管理人员也要懂经营管理。

  因此,越来越多房企强调,职能部门要与一线流动,让一线操过盘的人定期到总部任职,让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到一线操盘。比如某top10房企就要求,一线员工在提拔为项目总城市总之前,必须要到运营管理部轮岗。

  这是考虑到,很多一线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,往往统筹能力偏弱。而总部职能部门的视角往往放在全国范围内,视角比较大,统筹能力相对较强。一线人才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,再到总部轮岗一阵,可以更快补足管理短板。

  而总部人员则要“接地气”,多上一线,才能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,而不是拍脑袋做决策定制度。

  2、数字化、智能化,技术提高管理效率

  最近,万科首位机器人员工获得“优秀员工”称号的新闻引发了热议。

  这位员工2月1日正式“入职”万科,在系统算法的加持下,很快学会了人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,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.44%,远高于人类。

  很多人看完大呼,机器人来抢饭碗了。

  这并非危言耸听,事实上,许多房企都在加速数字化管理建设,一方面减少人员,另一方面提高管理效率。

  以供应商管理为例,以前用纸质资料,不仅要送审,还要手动修改,流程一来一回要花费不少时间。还容易出现资料丢失或者错漏的情况。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之后,流程清晰的固化在系统里面。供应商只需要按照清单发起,流程变得清晰明了。由于整个流程在线留痕,后续责任问题也可以倒查。不仅效率更高,而且双方扯皮也少了。

  再如智能建造,以碧桂园为代表的房企,正在推动机器人走向工地。一旦工地工厂化,不仅工人少了,现场管理人员的需求也会大幅减少。

  可以预见的是,管理红利时代,技术的潜能是不容忽视的。那些只懂做“二传手”的地产人,真的要面临被机器人抢饭碗的风险。唯有实力过强者,才能致胜下半场。

没有暴雷的房企,彼此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了!

    点击下图报名体验,助力企业抓住管理红利,逆势增长↓↓↓

没有暴雷的房企,彼此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了!

    

原标题:【没有暴雷的房企,彼此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了!
内容摘要:过去一年,是地产大变局一年。百强甚至top房企接二连三陷入危机,令人大跌眼镜。 这段时间,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房企暴雷的消息上,以至于忽略了,行业内还有许多房企仍在默默前行。 ...
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fangchan/68852.html;
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上一篇:正荣地产:获中国银行91.4亿元授信额度
下一篇:有些地产人,头都熬秃了,绩效却被打成D